除夕,这一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新的开始。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度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那么,除夕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又如何在古人的诗句中得以体现呢?让我们一同。
除夕之夜,人们通宵守岁,叙旧话新,预祝来年万事如意。守岁,又称“除岁”,当晚各家相互馈赠、酒席相邀,共庆新年。这一传统源自古代,唐代刘续噬纪闻》和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均有记载。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依依留恋旧岁,另一方面殷切期望新春的到来。
关于除夕的诗句,更是古人对这一节日的深情表达。如王安石在《元日》中所描绘:“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寒灯独可亲的除夕夜晚,谁相问归期?一年将尽,万里未归人。这是唐朝戴叔伦在《除夜宿石头驿》中的感慨。而刘长卿在《新年作》中提到,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表达了新年新气象的期待与感慨。纳兰容若在《浣溪沙庚申除夜》中则描绘了一个热闹的除夜场景,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而高适在《除夜作》中的“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除夕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无论是家人团聚,还是独自一人,人们都会怀揣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这些美好的诗句,更是为除夕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使这个节日更加深入人心。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会被这一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