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随着节日氛围的逐渐淡去,人们开始回归日常生活。这一天在传统文化中却充满了讲究,因为初四是迎接财神的日子,人们希望通过燃放鞭炮,祭拜财神,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财富。
深夜子时,随着祭品、糕果、香烛的备好,鞭炮声和锣鼓声响起,人们地迎接财神。初五日据说是财神的诞辰,为了争夺好运,人们在初四便早早地迎接财神,名为“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迎接财神时,羊头和鲤鱼是不可或缺的供品。羊头寓意“吉祥”,而鲤鱼则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财源广进。人们相信,只要财神显灵,便能带来财富。于是,在过年时,人们在初五零时零分,燃香放爆竹,向财神表达欢迎。
除了迎接财神,还有许多习俗和注意事项。家有丧事的人,在三年服丧期间,要避免到别人家拜年,别人也避免在正月里拜访丧家。这一天也不宜出远门,因为这一天是接神日,灶王爷会点名,所以最好留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这一天也要避免吵架和骂人,因为旧时民俗认为正月里吵架会败兴一年,骂人会带来凶祸。
除了这些习俗和讲究,大年初四还有“姑舅亲,辈辈亲”的说法,侄子可以去看姑姑。这一习俗展现了中国特色的家族亲情。在这一天里,剃头匠从年三十起就开始工作,直到初一早晨,这也是为了督促人们在年前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大年初四虽然节日氛围逐渐淡去,但仍然充满了传统色彩和人文情怀。人们通过祭拜财神、遵守习俗和讲究,表达对新一年的期望和祝福。这一天不仅是一个迎接财神的日子,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让我们共同期待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