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易林版本繁多,大多源自明内阁本。这些版本,如成化癸巳彭华题所述,或分为上下经卷,或析为四卷。尽管它们流传广泛,但内容杂乱无章,让人难以卒读。在这些版本之中,有一个特殊的版本在近年来开始流传陆敕先校勘的宋本《焦氏易林》。这个版本的文句独特,质量远胜往年流传的版本。
陆敕先所校勘的易林版本曾归我家所有,我对其珍爱有加。后来,我又收集了叶石君的校本,与陆本校验。经过对比,我发现陆本在一些细微之处有所增益,因此我决定将其付梓刻印,让更多的人得以了解这个珍贵的版本。
在校对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对原文的敬畏。对于陆校中的错误,我必定保存其原貌。即使我知道应该是某个字,我也不会随意改动。而那些附加在陆校未及的部分,都不是出自宋本,因此我没有将其载入。陆校的勘校工作只在嘉靖四年所刻的易林上进行,这一点被清晰地记录在书上方。关于卷次的问题,并非宋本原有,而是后人的整理方式。
季沧苇延令的宋板书目中有焦氏易林十六卷八本,不知是否为校宋本的祖本或是另一种版本。其十六卷的分法确凿可信,与隋志相符。我曾经见过一种别本,亦是如此分卷。每一卷包含四卦,展现出了独特的结构美。延令的藏书散失流转,我所得不在少数。这本书应该还在世间某处,何时能再次出现,使全注得以流传呢?
书的偏旁部首都已恢复旧观,必将为陆校的易林带来新的生机。这将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在此,我热切地希望各位同仁能共同寻找这本书。这部陆敕先校的宋本《焦氏易林》无疑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古籍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共同期待它的重现与传承吧!嘉庆十三年闰五月十日黄丕烈曾留书于此。以下是他的白话简述:
黄丕烈提到的大部分易林版本都源于明内阁本,这些版本存在大量的错误且缺乏阅读价值。相较于流行的版本而言陆敕先校勘的宋本显得更为出色独特且富有价值。他对陆敕先的手勘本珍爱有加并收藏了此版本后来又获得了叶石君的校本经过对比后认为陆手勘本更为精准于是决定将其付印让更多的人得以了解这个珍贵的版本同时也希望能够流传下去造福后人。
在校对印刷过程中黄丕烈尽可能保留陆版的原貌即使遇到错误他也选择保留原文尽可能不进行修改对于其他刻本中陆勘本未记载的内容由于并非源于宋本他也完全不予采用。他对古籍的热爱和敬畏以及对知识的追求从这段话中便可见一斑。他还提到季沧苇的宋版书目中记载了一本焦氏易林共十六卷分为八本每卷包含四卦他对于这本焦氏易林与陆勘本是否属于同一版本尚不确定但他确信焦氏易林确实分为十六卷季沧苇的藏书中有不少流入了黄丕烈手中他坚信那本焦氏易林应该仍然存在于世若有一天能够重见天日必将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