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威雷动之际,万物苏醒生长,此乃自然之大道。雷声响彻天际,阴阳交融,生命勃发,万物得以诞生,各安其位,这便是物与无妄的真实写照。先王洞察此理,顺应天时,致力于万物的滋养,不偏不倚,恪守自然规律。
雷震天下,生命在惊蛰中觉醒。无论大小、高低,皆得到生命的赋予,各正其命,无有差妄。这是物与无妄的深刻含义。先王以此为鉴,以繁盛的姿态顺应天时,培育万物,使每物都得以各安其所,就像天地赋予它们无妄的恩泽。
《九家易》中提及,雷行天下,阳气遍布,生命因此而得以彰显。雷的震动,象征着生命的勃发和万物的生长。每一物都得到一个无妄的机会,这是生命的真谛。
俞氏琰认为,先王并非主宰万物的生长时序,而是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培育。物有其生,先王并非能对其进行损益,而是育之使其自然成长。《中庸》所讲的诚,即易所讲的无妄。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并列为三。这是子思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蔡氏清解释道,物与无妄,是万物各自正其性命。顺应其本性而不偏私,是圣人尽物之性的表现。以无妄的态度去行动,无论修身、治事、临人,都能得到所愿。雷行天下,物与无妄,是自然的规律,也是生命的真谛。
对于“行人得牛”的故事,揭示了有得必有失的哲理。真正的智者懂得取舍,不会因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后果。面对生活中的得失,君子应保持冷静和理智,真正做到祸福不惊。
苏氏指出,人性中固有之物,与生俱来,非从外界获取。王氏宗传论道,人的本性是正直的,如果守住本性而不失,就可以做到贞正无咎。有一种说法是:无妄之药,不可轻易尝试。如果已经无妄却再用药去治疗,反而可能因药而生病。
程传进一步解释,人有时会有妄念,需要通过修养去改正。但如果已经无妄了,还用药去治疗,反而会引发妄念。集说中林氏希元认为,如果已经无妄却还要用药去试,就像用没有病的人去试无妄之药,可能因药而生病。因此行为上应符合道理,不能因为意外之事而改变。
赵氏玉泉则指出,即便行为无妄的人有时也难以避免遭遇灾难,因为时运不济可能导致困境。何氏楷进一步阐释了这一概念,指出有时候灾难的发生并非因个人行为问题,而是时机和环境不利所致。如同天乾亢龙,意图行动却难以施展。这些都是对“无妄之行”深入解读后所得到的哲学思想:顺应自然,不强行求。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集说},更是一种对生命真谛的探寻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