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特殊的日期被永久镌刻那就是国家公祭日,定在每年的12月13日。这一天,是我们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及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不幸遇难的同胞的日子。
回溯历史的脚步,让我们揭开这一庄重时刻的设立依据。那是2014年,我国立法决定以最高规格的形式,将这一天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国家公祭日。这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决定,日期定格在那一刻,成为历史的见证。
设立这一日子的目的何在呢?是为了让我们永远铭记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历史,缅怀在那场灾难中失去生命的30多万同胞。每当这个日子来临,我们都应该停下脚步,回忆那一段悲痛的历史。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更深层意义,在于警示后人要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侵略战争,维护人类的尊严。
在国际视野下,设立国家级哀悼日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惯例。例如联合国的“国际大屠杀纪念日”(1月27日)、俄罗斯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5月9日)等。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举动,正是与世界各国共同铭记战争灾难的举动相吻合。我们的纪念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历史,也是为了全人类的和平与未来。
此刻,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更应深深感受到和平的宝贵。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共同铭记那些为争取和平而牺牲的烈士们,铭记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我们也要向世界宣告:中国将永远珍惜和平,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侵略和战争。愿人类永远走出战争的阴影,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