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风水布局 >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解读汛期天气

编辑:风水布局 2025-05-02 20:21 浏览: 来源:www.hndggw.com

中国已正式进入主汛期,面对今年复杂多变的天气情况,人们不禁要问:全国天气状况究竟如何?哪些地区的降雨偏多?气象部门又做了哪些气象服务工作?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接受了新华网的专访,为我们解读了今年的汛期天气。

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分析,我国自3月17日起正式进入汛期。余勇表示,进入汛期以来,全国的降水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其中珠江流域的降水量已经突破了历史同期记录。

自3月17日以来,全国共发生了18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中17次发生在南方。5月以来,南方已经发生了10次暴雨。平均降水量为241.5毫米,比同期偏多11.2%,成为自2017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1961年以来第四多的降水量。

在5月21日至6月21日的“龙舟水”时期,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普遍出现了200至500毫米的降雨量,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600至1000毫米。其中,广东连南县大麦山镇的降雨量高达1689.2毫米。广东、广西和海南的平均降雨量达到了472.5毫米,成为自2009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与南方的洪涝灾害不同,北方多地则面临着气象干旱和高温天气的影响。从2月下旬开始,华东北部、华中北部、华北南部、东南东部等地出现了阶段性的气象干旱。但自6月26日以来,北方旱区出现了明显的降水,使得气象干旱得到了显著的缓解。目前仍有一些地区存在中度及以上的气象干旱,其中河南中部、湖北中北部、江苏中部、甘肃南部等地出现了重旱甚至特旱的情况。

除了上述天气情况外,今年还出现了一些极端天气现象。自6月13日以来,中国出现了今年来的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影响人口超过6亿。河南省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出现了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其中河南省焦作市的气温高达43.3摄氏度。

针对未来的天气状况,余勇表示,预计7至8月,中国的天气状况将较为复杂,阶段性旱涝灾害较为显著,极端天气事件也将偏多。他建议公众关注强降雨、台风、高温、气象干旱、强对流等气象灾害以及可能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村落内涝等次生灾害。

为了应对今年的复杂天气情况,气象部门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提供天气预报预务。中国气象局提前一个月进行了汛期气象服务的部署,并针对重大天气过程按照“一个过程一策”的原则,主动提供气象服务。入汛以来,共发布了暴雨、强对流、高温等预警262次,各级气象部门累计发布各类预警消息12.6万余条,服务人数累计超过8亿人次。还针对跨区作业农机手和“快递小哥”等特定人群精准推送气象灾害预警消息。

气象部门一直在尽力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预务,以帮助公众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虽然天气预报不可能做到100%准确,但气象工作者们一定会用100%的努力来做好服务工作。近日,中国气象局与应急管理部共同印发了一份重要文件《关于强化气象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任务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着重强调了加强高档别气象预警的应急联动任务的重要性。该文件指出,中国气象局将加强与公安部等部门的紧密合作,共同构建省级拙劣天气高影响路段气象监测预警体系,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精准、及时的气象预务。

在此背景下,中国气象局的相关负责人余勇表示,未来气象局将承担更加重要的劫难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任务。气象局将与相关部门进行紧密的滚动研判,以确保对天气变化的精准把握和及时应对。气象局将充分发挥其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确保公众安全。

余勇强调,气象预警是应对自然灾害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气象局将不断提升气象监测和预警技术的水平,加强与应急管理部、公安部等部门的协同合作,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效率。气象局还将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气象预警的重视程度和应对能力。

中国气象局将不断完善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将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也呼吁广大公众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