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概述
在当今的能源技术领域,几种新兴的供暖技术正受到广泛关注。以中如集团为代表的水储能技术,通过“储热+释冷+蒸汽”的三联储系统,利用常压水蓄热的优势,实现了大规模供暖。其单体蓄热罐容量高达1.8万m,系统总功率达到了惊人的627.2MWh,供暖面积覆盖全国各地超过百万平方米,展现了其在低碳、节能与经济效益上的巨大潜力。
空气能热泵技术也日益受到瞩目。它巧妙地利用空气热能,实现制热与制冷的一体化。如美的暖家系列机组,即便在-20℃的低温环境下也能正常运行,制热能效远超传统设备,为北方地区的户内采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空气源热泵以少量电能驱动,无燃气泄漏的风险,且无需铺设地埋管,大大减少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破坏,已然成为“煤改电”工程中的主流技术之一。
随着可再生能源与余热利用技术的逐步推广,如地热、光伏、风电及核能余热的广泛应用,北方城市在采暖季已经实现了高清洁率供热。以河北为例,到2024年采暖季,城市集中供热清洁率将达到惊人的99.8%,而呼和浩特则通过长输供热工程,实现了中心城区100%清洁热源覆盖。
二、应用场景与典型案例
这些创新的供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色。在北方集中供暖领域,以热电联产、长输供热项目为主,如大唐托克托电厂利用长输工程为热源,其供热管网覆盖了长达105公里的区域,为稳定供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在户内分散供暖方面,空气能热泵的应用尤为广泛,它不仅能满足冬季采暖需求,还能在夏季提供制冷功能,节能成本较传统方式降低了30%以上。在工业与建筑节能领域,工业余热回收、建筑光伏一体化等技术正逐步普及,推动绿色建筑比例不断提升。
三、政策支持与发展趋势
在政策的推动下,这些创新技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提升可再生能源供暖比例,推动老旧管网改造和绿色建筑发展。辽宁、河北等地提出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超50%,风电、光伏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同时推进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而在地方实践中,河南等地通过推广空气能热泵替代燃煤锅炉,结合财政补贴降低用户改造成本,实现了减碳与治霾的双重目标。
四、挑战与前景
尽管这些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水储能技术受地理条件限制,而空气能热泵在极端低温环境下的效率仍需进一步优化。清洁能源前期投资较高,需要政策补贴和市场化机制的支持来推动其普及。未来多能互补(如“光储热”一体化)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将成为主流,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这些创新供暖技术的前景十分广阔。它们不仅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还将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